我觉得总有一天,在遥远世界的某个奇妙的地方, 我会和自己相遇。……
在那里,我是我自己, 我自己是我。 主体是客体, 客体是主体。二者之间毫无缝隙,紧紧贴合在一起。这个奇妙的地方肯定存在于世界的某处。
——村上春树《1963/1982年的伊帕内玛姑娘》
今天是我的生日。早上收到X的快递,读了那封一如既往自谦、自知、自嘲的信,礼物又送出了新高度。实话说,在这样的年代还可以有纸质书信的往来弥足珍贵,只是不知该如何收藏。这些年,我开始有意无意的断舍离,妈妈的突然离世让我清楚的认识到物品的性质,越是私人的物品对于他人越是不知所措,这里的他人指的是近亲。比如说整理妈妈遗物时发现很多照片还有信件,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以什么心情来读,还有该如何处置。后来应该是都没有保存。人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消失于人世间的吧。
也许,写信的人有一份心情,读信的人有一份心情,这就足够。信中有一段关于身体的疲困,让我有些揪心。还是要打起精神来对待这肉身的,希望读到此处的你配合我的监督。巧就巧在身边两位同事通过小红书的营养师,不到两个月减掉近15斤。方法就是控制饮食,多喝水,保证睡眠。运动的力度并不大,顶多是以步数来要求一下。所以,我坚信,减掉一些份量,让身体更舒适一点是可以做到的,你呢?
当然,这些在你而言恐怕都是过于世俗的。如果你说影响到读书,影响到精神层面,我一定会退让的。“理想永不坠落,就像你永远也碰不到星星一样。”游戏一定会玩的,但是玩不玩得懂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起这些日子勤奋地更新,何尝不是一种坠落。抵抗虚无的抗争罢了。记录,安放心情,沉迷其中。积蓄力量,只为活着。
生日前一天晚上和Q吃饭。她很惦记我。虽然席间依然是听她讲公司的事情更多,我也因为长途跋涉,又要赶回家顾娃而略感疲惫,但是能听她聊聊生活之外的世界还是让人有些振奋的。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因工作而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