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是不是星象的问题,陷入日益升级的人际矛盾之中,几乎每周一次大的。年级越来越大后,也不知道是锋芒钝化,还是承受能力更强。面对错综复杂,自己又不能解决的矛盾,心态更为平和,也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对错,只能是随波逐流,走走看吧。有时间就多读书,研究孩子学习的问题,也算是延续自身关于教育学的爱好吧。
魏老师的课里提到健康的学习过程:浪漫(无意识学习)-精确(有意识学习)-综合(更高水平的无意识学习)”的过程。这个词第一次听,开始觉得有点矫情,后来才知道源自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那这几天就开始读一读这本书吧。这本书家里买过,应该也读过一部分,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先说说我近期的理解。我总是觉得自己学习不够深入,沉淀不出精华,样样感兴趣,但是没有一样精通。学魏老师的课程倒是让我释然了一些。我似乎总是在学习,看电影看剧也一定要找好的看,思考和表达又好像欠缺深度,但是我自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悟性很强。这么对照进来,应该属于浪漫阶段,都是有益处的。也就是所谓的走过的路,看过的书,都会成为一部分自己。
还有怎么说和怎么想。怎么说是技巧,战术层面,怎么想才是战略层面。说得再好,不是那么想的,最终也会穿帮。再不会说话的人,内心是善良的,也会被人看到。当然,如果想的没问题,又加上会表达,那当然是更好。
再说到教育。今天睡晚了一点,作业写不完另人着急,成绩不好,胆子小等等,为人父母,焦虑的事情此起彼伏,但是真正影响孩子的其实是你对人生的理解,以及你对孩子的期待。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旅行,当成酸甜苦辣的体验,孩子是经历了轮回来到你的人生中的人,时刻提醒自己去除那些表面的光鲜,那些虚荣与所谓的脸面,和孩子们一起,和家人们一起,和朋友们一起,把苦难当磨炼,把快乐当恩赐,人生中的每一段相遇都是缘分,随时抽离,随时投入,才能在回望此生时不后悔?才能过好这一生?才能减少纠结?才能少一点迷茫?
写这一段话时,我又陷入迷茫,问及人生的目的,往往就会得出无意义的答案,而寻起过程,也是苦亦甜,甜亦苦。还是少一些类似的思考吧。说教育,我其实是想表达,比如你觉得阅读有意义,那就给孩子们准备好看的书,给他们争取读书的时间,和他们一起共享其中的快乐,再回到人生中的某一刻想起共读的某一本书,回味那一瞬间的幸福。如果你觉得旅行有意义,那就带他们多出去转转,看看不同的风景,体会不同的人情,感受旅途中的计划以及变化。如果你希望他们能够更加自信一点,那就表达出你的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有安全感,尽最大可能去探索自我,寻找上天赋予的力量。
而我们呢,除了陪伴,当然还有参与。回头再看看学习的过程,理解学习的底层逻辑,开阔眼界,充盈人生。如同那本《犟龟》所示,庆典是偶然的,庆典也是必然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跨越数学、逻辑学、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