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一瞬——我的2024

所以人生便是这么个东西 一如植物种子被不期而至的风吹走 我们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

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大抵都发生在毫无预料的时候。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岁月极美 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 秋月 夏日 冬雪

                      —————三毛

2024年日历翻到最后一周。早上却收到这样的噩耗,以如此悲痛的心情迎接岁末。

自从妈妈走了后,好友的父母去世总会让我极其悲痛,就好像那一刻又重新来一遍。我们终究需要告别,或许如同C所说“没有一点痛苦,是一辈子积德行善的福报。”然而这种别离终究让人痛不欲生。没想到在临床工作这么多年,见过那么多死亡的C会用上“福报”一词,也或许只有这样的叙事可以安慰我们这些没有在父母的最后一刻见到他们的儿女。

2024年犹如三毛所述之必然消逝。所以,岁月是必然,而人则是偶然。今年在某一期博客中听到一个历史学家说,历史是偶然的,这让我非常诧异。从小就学不好历史,怎么也提不起兴趣的我对历史最亲密的一次应该是大一时借阅了《唐太宗李世民》,当时读得如痴如醉,有些情节现在都还能记起。当然当时没觉得是在看历史,后来在书店走到历史类别也知道那不叫历史,而叫历史小说。而且我到今天一直以为这套书是二月河写的,搜索时才发现二月河并没有写过李世民,这奇怪的记忆。那么,从养幼崽的巨大负荷中逐渐解放出来的我今年是不是可以多读一些历史小说呢?

春节与X和C在南湖公园匆匆一聚。有多久没见X了?难道上次见是他一家人来北京吗?我好像记不得了。这次见他确实用了几分钟来消除具象上的陌生感,虽然从交流本身而言,和他算是最密切的了。头发那么长了也不去修理,嗯,读书之外他过着怎样的日常生活呢?C还是老样子,穿着一身红毛衣着实让我惊诧了一把,男人或许就不是情感丰富的种类吧,至少他应该不是,或者说不显现在外面。我知道C受父亲的影响这辈子一定会一直做一个乐于助人甚至是悬壶济世的医生,这犹如他的使命一般。

人能找到自己的使命真好。春节期间我问deepseek,“1982年出生,女,目前在出版行业从事行政及市场工作,喜欢文史哲,喜欢旅行和运动,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一个一年级,一个四年级,余生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输入文史哲时我犹豫了一番,我这叫喜欢吗,或许叫吧,不叫精通,喜欢还不行吗?deepseek从用户需求分析,到家庭状况,年龄状况,个人自我实现等等方面进行思考并给出一系列答案。答案并不惊艳,再加上我给出的条件过于笼统,游博物馆,策划历史普及读物等似乎不在点上,然而,最后一句话让我震惊甚至振奋许久,它说,记住:热爱本身已是意义,无需急于追求结果。

人生何尝是追求结果呢?从来不是。

过去的一年,家庭生活中有惊无险。年初得知属狗的犯太岁,鉴于家中三条狗,于是去白云观拜了拜,买了一个手串放车上。暑假,小V骨折,我高铁中心率持续120,叫120从西安下车,婆婆又骨折。公公十一月份感冒,基础病重犯。我爸也开始腰疼四处就医。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觉得这日子有点过不下去了。年底回想起来,才想起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犯太岁。当然,有惊无险,目前一切逐步恢复正轨。也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日常。

工作中谨小慎微,但是依然在自己的原则中运行。上面两个领导不合,弄得我非常难做。当然,这也许也是世界需要我面对的模样。虽然夹在中间不好受,但是也因为自己的做人方式,并没有把自己陷入他们的矛盾,两个领导对我依然还是很好,也算是感恩。至于名利,我从来就不敢求,到这个年龄更是胆怯。请容我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幸运的话就在工作中多看看世界,如果不能,那就当成一个饭碗,在乱世中安身养家。盈余的时间做点喜欢的事情吧。

孩子们渐渐长大,我自身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电影、电视剧,听课,跑步。微信读书上看2024年读完了20本书,大部分为推理小说,还有几本关于跑步运动的。在读的书有49本,多数是教育类,社科类。随着AI的发展,这些书会有怎样的走向真不好预测。从23年开始在三联中读购课,这两年在三联停留的时间很长。有一些课程听完只能吸收一点点,比如写作,比如庄子,比如诗经。有的却非常给我打开了很多面,比如苗师傅的播客,天真与经验。没有想到,播客会大行其道,因为可以在通勤路上听,可以边跑步边听,这似乎更符合日益加速的现代生活。当然,倍速刷剧的时间也是有的。豆瓣上显示有53部,这其中有电影资料馆看的,有电影院看的,有手机上刷的,而且下半年开始我争取写几句评论,这几句话的记录现在看起来非常有必要,也希望能继续坚持。许知远的十三邀对我也是非常有启发,深度对话文史哲领域高山仰止的学者,很能让人静心。聪明,超越常人的勤奋,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那么勤奋来自于哪里呢,还是热爱吧。所以,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专注其中,一定会收获很多快乐。

说一会儿育儿吧。我号称自己喜欢教育,从本科毕业后开始考研,包括想留学,包括后来想要的再就业和创业都和教育有关,虽然都是想,但是一直在这个领域想。总有一些关于教育的思想让我热泪盈眶。然而这两年我似乎不再执念。教育是一个太大的话题,说它等同于人生一点也不为过。怎样的人生观,怎样的价值观,决定着教育的方向。那么,特别是家庭教育来说,怎样才是最好的,怎样才是对的,或者说这个领域能做什么?我听了很多课,很多收获,但是真到执行层面,又是另外一回事。

再说到自己的这两个孩子。同一个爸妈生的两个娃性格和个性都差别很大,这是养两个孩子最大的收获,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材施教一定是一个大原则。那么教什么,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又是怎样?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是衡量教育成功失败的标准,什么是衡量标准?我也很困惑。但是从内心来说,首先,自己的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只能在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下,尽量安排孩子们多出去转转,接触一些好的图书,多读一些书给他们听,希望他们长大以后回想起童年是快乐的。那么,如果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长大后的人生很辛苦会不会责怪我们在他们小时候不够鸡呢?这个我真是不知道,而且也会在和同龄孩子妈妈聊天时焦虑。特别看到他们抱着iPad刷短视频,不舍昼夜时,总是有点着急。但是我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能做的越来越少。那么,就相信自己的孩子们吧,也相信我们自己,相信这个大家庭。如果孩子们有幸能找到自己的特长,或者说使命,那就助力他们去追寻。如果不能,只是普普通通的过此生,那也希望他们能幸福,乐观的面对人生。

2024年,去了一些地方。福州、平潭、广州、深圳、济南、呼和浩特、宁波、舟山、大同、右玉、白石山、邯郸、南京、海口。其中有几个地方是出差去的,大部分地方是和孩子们一起。现在的工作出差不多,这样能多带他们四处转转,挺好。依旧是感谢爷爷奶奶的付出,让这个小家庭顺利运转。

2025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离结束其实也不远。就像小V常说,时间怎么过这么快。小小的孩子怎么会感觉时间过得快呢,希望是因为快乐吧。

2025年,没有计划,只有当下。

21 Jan 2025 , 写毕。